1650年(清顺治七年),吴宏宇病危,就把这幅画扔进了火里,作为殉道者,明末,这幅画为宜兴收藏家吴之举所有,后传给其子吴宏宇,“富春山居图”几百年来历经沧桑,被火烧死,后一阶段称为无用分册,长33厘米,宽636.9厘米,后半卷是无用前半卷叫余山图,来自富春山居图。

 无用师卷的历史资料

1、 无用师卷的历史资料

“富春山居图”几百年来历经沧桑,被火烧死。明末,这幅画为宜兴收藏家吴之举所有,后传给其子吴宏宇。1650年(清顺治七年),吴宏宇病危,就把这幅画扔进了火里,作为殉道者。幸运的是,他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救了出来,但几英尺前已经被烧伤了。烧好后,分成了两段。前一段被后人命名为《余山图》,长31.8厘米,宽51.4厘米。1956年被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,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珍品之一。后一阶段称为无用分册,长33厘米,宽636.9厘米。1746年(乾隆十一年)收藏于清宫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后段右上角有“武知决”半印,与前段相连,图中墨墨一脉相连。

2、后半卷为 无用师卷前半卷叫什么

后半卷是无用前半卷叫余山图,来自富春山居图。《富春山居图》是元代画家黄于1350年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,是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,富春山居图被誉为“画中兰亭”,属于国宝级文物。富春山居图最初画在六张纸上,六张纸被裱成一个长约700厘米的长卷,但黄并没有必然地按照每张纸的大小、宽度、长度来构思结构,而是让个人的自由创作在山川之间得到放松,远远就能看到。这种浏览、移动、重叠的视点,或远的广角,或近的特写,在浏览过程中,视觉观看方式极其自由奔放,角度也非常千变万。


文章TAG:无用师  无用  居图  富春山  分册  火烧  
下一篇